请输入关键字
En
资讯
四川大学石窟考古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在大足石刻研究院举行
2024-05-15
2024年5月12日下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石窟考古方向两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在大足石刻研究院举行。此次答辩的举行,是双方多年来积极合作的一个缩影,意味着双方正积极加强科研领域的多向合作,共同致力于川渝石窟的整体研究。此次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大足石刻研究院黎方银研究员、西华师范大学符永利教授和四川大学张亮副教授组成,黎方银研究员任答辩会主席,四川大学高思颖博士担任答辩秘书。答辩会海报答辩前,两位答辩人的指导教师董华锋教授简要介绍了基本情况。答辩秘书宣读了四川大学学位委员会历史学分委会有关答辩委员会组成的批复,随后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答辩。答辩分为论文陈述、专家提问、答辩人回答等三个环节。首先,答辩人罗丹希和邓宗任分别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外国人对川渝地区的佛教遗存的调查和研究》和《四川邛崃龙兴寺遗址出土唐代经版研究》为题作了论文陈述。答辩会现场根据答辩人的陈述,答辩委员会三位委员分别从研究思路、论文框架、格式规范等方面进行了点评,针对论文内容进行提问,并为进一步完善论文内容提出了专业指导意见。两位答辩人逐一认真回答了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随后,秉持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态度,答辩委员会三位委员对两位答辩人提交的论文及答辩陈述、回答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闭门评议、表决。评议结束后,答辩委员会主席现场宣读了三位委员一致同意通过论文答辩,建议授予两位同学硕士学位的答辩决议。答辩合影多年来,四川大学与大足石刻研究院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保持着紧密的合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相关领域急需创新人才培养,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和复合能力的石窟研究领域综合性拔尖创新人才。2023年9月,在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和山西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中国石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成立,四川大学和大足石刻研究院均是联建单位。本次答辩即是落实中国石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举措之一。
大足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启动
2024-04-28
4月26日,大足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暨大足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动员部署会召开,安排部署我区文物普查相关工作,标志我区“四普”工作全面启动。会议由区政府副区长钱虎主持,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蒋思维就全区“四普”工作做了总体安排部署,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青青参加会议并讲话。会上,传达学习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四普”工作的部署要求和重庆市“四普”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精神,通报了我区“四普”前期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工作任务。会议指出,开展“四普”,是“十四五”期间文物工作最大规模的保护行动,是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要求,更是我区加快建设文化强区的迫切需要。全区上下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四普”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切实推动我区“四普”工作取得实效。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四普”的新特点新要求,对我区不可移动文物要查清楚、管起来、保护好;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各单位要各司其职,确保“四普”工作有序实施;要严肃普查纪律,规范普查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普查方案,扎实做好普查过程的质量管理;要以文物普查为契机建强文物工作队伍,动员公众积极参与,进一步提升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要广泛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各级媒体的主阵地作用,为文物普查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各镇街(办事处)文物工作分管负责人和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区“四普”专班人员参加了会议。
2024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绽石刻魅力、扬石刻文化、护石刻之旅
2024-04-01
2024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以“精美的石刻会说话”为主题,巧妙融合国际视野、传统文化以及本土风情,为广大游客呈现出一场文化的盛宴、旅游的盛会、产业的盛典。一、精心策划绘多元画卷,缤纷活动绽石刻魅力系列活动接连不断,精彩纷呈。2024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大足石刻华服周”、大足首届民俗文化周、“大丰大足·和美乡村”春季旅游系列活动等陆续展开,全方位展现大足的文化魅力和旅游资源,为游客带来难忘的旅游体验。民俗活动轮番上演,热闹非凡。“烟火大足·美好人间——第845届宝顶架香庙会”在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期间盛大启幕,现场氛围热烈非凡,喜庆祥和。独具魅力的传统表演和民俗活动接连不断,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上朝峨眉,下朝宝顶”,数以万计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品味着石刻文化的独特韵味,祈求平安与福祉。二、宣传推广聚国际光芒,创新传承扬石刻文化国际传播稳步前行,声名渐扬。3月26日至31日,举办“你好中国·美丽大足”全球推广周活动。在这一周的时间里,外国领事馆的代表们、中外媒体记者以及旅游大使们实地探访大足,并大力推介大足石刻。文化传承持续深化,薪火代传。自2024年3月起,启动“大足石刻守护人”招募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招募1007位“大足石刻守护人”为大足石刻保护、研究、传承利用工作增加力量、增添智慧。目前,已邀请到单霁翔、李玉刚、邰丽华等文化名人以及历代馆长(院长)作为大足石刻第一批守护人。三、安全有序筑活动基石,齐心协力护石刻之旅道路安全:强化管理,确保游客平安出行。区公安局针对通往大足石刻景区的主要道路实施了临时交通管制,有效疏导车流,减少交通拥堵。此外,还设置了应急停车区,并精心规划了接驳路线,确保游客能够快速、安全地抵达景区。运力保障:调度资源,共筑游客便捷之行。区交通局调度150余辆大型公交车,以及大足市民自发组建100余辆爱心车队,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消防安全:严阵以待,守护景区安全防线。大足区消防救援支队和大足蓝天救援队调派消防资源和消防员进驻点位执勤,确保一旦发生火情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保障文物与古建安全。景区管理:优化服务,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大足石刻景区优化调整内部动线和增设线下售票点位,提前开展巡逻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随时与应急、消防救援部门保持联系,时刻保持高度戒备状态,保障游客在景区内部通行顺畅、游览便捷且安全无忧。未来,大足石刻研究院将继续携手各方力量,共同守护这一千年文明根脉,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游客带来更多美好的旅游体验。
大足石刻研究院举办中意文化交流学术分享会
2024-03-25
为推进大足学学术研究以及大足石刻的国际影响力,3月25日下午,大足石刻研究院在院三楼会议室主办了“中意文化交流学术分享会”。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施启帆(FabioSchina)、四川外国语大学师生、工行大足区支行负责人以及大足石刻研究院领导及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由刘贤高副院长主持。大足石刻研究院蒋思维院长、川外意大利语系主任陈英教授、意驻渝总领事施启帆(FabioSchina)以及工行大足支行负责人罗峰先后致辞,他们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大足石刻将成为中意两国深化友谊、分享经验、交流学术、凝集共识的平台。川外意大利语系教师恩扎(VincenzaArmiento)和李书竹博士作了关于中意文化的学术报告。恩扎(VincenzaArmiento)就大足石刻《地狱变相》与但丁《神曲》地狱篇展开对比研究。她认为东西方文化中皆有对地狱的描绘,它们通过造像、文字和图像呈现出东西方不同的审美观念和对恶行的惩罚标准,接着她介绍了大足石刻以及大足石刻中的《地狱变相》,但丁《神曲》以及波提切利绘画中的地狱图像,并就双方艺术中的地狱形状,到达地狱的方式、地狱中的人物、灵魂去往何处,如何对恶灵进行评判等方面进行比较。演讲最后,恩扎(VincenzaArmiento)老师还邀请一位意大利语系学生上台朗诵了一段《神曲》中的篇章。李书竹博士就大足学与意大利如何在区域国别学领域开展交流合作进行发言。她不仅对以往意大利与中国西南地区的合作交流作了回顾,也详述了川外意大利语系对外交流开展的教学实践,更对未来大足石刻研究院如何与意大利相关机构合作交流进行畅想。刘贤高副院长对两位发言人做了总结,他认为中意文化在对人性美好的颂扬和对人性丑恶的鞭挞方面有着相似的价值观。最后,与会嘉宾就下一步中意文化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会议取得了预期效果,不仅为大足石刻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桥梁,也为中意双方的文化合作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1 6 7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