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En
资讯
匠心守千年 科技焕新生——大足石刻专题讲座福州大学开讲
2025-04-24
4月17日,大足石刻研究院与福州大学联合主办的《从工匠精神到科技赋能——大足石刻的保护实践》专题讲座在福州大学开讲。讲座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大足石刻研究院研究馆员陈卉丽主讲,通过历史溯源、案例解析与前沿技术展示,带领200余名福大师生解码世界文化遗产的守护密码,引发在场师生对文物事业的热切关注与深度思考。讲座现场陈卉丽以数十年文物保护实践经验,从工匠精神传承、病害科学诊疗、技术革新展望三个维度,系统解析石刻保护脉络。她溯源千年匠艺,展现历代匠人对石刻技艺的坚守;结合渗水、风化等石刻病害案例,拆解文物“诊疗”的关键技术;并提出3D扫描、数字建模等科技手段在预防性保护中的应用前景。整场讲座以“理论+案例”的形式,生动呈现了文物保护从传统匠心到现代科技的融合路径,赢得与会师生们热烈反响。与会学子表示,此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系统认知,更增强了投身文物事业的使命感。讲座现场活动现场,陈卉丽代表大足石刻研究院向福州大学紫金地质与矿业学院捐赠《大足石刻总录》《大足石刻研究》等珍贵学术著作,校方则以承载美好寓意的“福盘”回赠。双方以典籍与器物为纽带,深化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协作,未来将在石刻保护技术攻关、跨学科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捐赠仪式此次大足石刻专题讲座走进福州大学,既是文化遗产与学术研究的深度融合,也是大足石刻保护理念系统性推广的创新实践。未来,大足石刻研究院将坚持“科技+匠心”双轮驱动,联合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通过技术共研、资源共享推动世界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与永续传承。
资阳大足石窟石刻文物主题游径成功入选2024年度优秀文物主题游径
2025-04-24
近日,国际古迹遗址日主场活动在山东省泰安市举行,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2024年度全国优秀文物主题游径名单,资阳大足石窟石刻文物主题游径成功入选。资阳大足石窟石刻文物主题游径总路线图资阳大足石窟石刻文物主题游径依托四川资阳和重庆大足丰富的石窟石刻资源,具有极高的石窟石刻艺术价值和文化旅游价值。安岳石窟华严洞安岳石窟茗山寺大足石刻千手观音大足石刻释迦涅槃圣迹图资阳大足石窟石刻文物主题游径高度融合成渝双城经济圈与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将川渝两地最具优势的石窟与农文旅资源有机结合,形成集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特色游径,更好展现石窟艺术中国化魅力与地域文化特色。游径涵盖51处文物和文化遗产主干资源(石窟寺文物)、关联资源15处(支撑主题呈现的其他文化遗产和展示场馆)。资阳大足石窟石刻文物主题游径建设以强化重庆和四川两地间的历史文化纽带和文旅经济发展为抓手,将有效促进川渝两地在石窟寺保护管理、展示利用和文旅融合等方面的全面合作,推动构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标识体系,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文物保护和文旅融合的跨省协作提供示范。据了解,2024年度优秀文物主题游径推介工作由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联合组织开展。自启动以来,全国共收到申报案例122个,最终遴选出32个优秀案例作为推介。
“发现大足:作为世界遗产的石刻艺术及其现代传承”走进南开讲堂
2025-04-14
4月10日上午,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艾智科做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以《发现大足:作为世界遗产的石刻艺术及其现代传承》为题,为南开大学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文化温度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不仅系统解读了大足石刻的艺术价值以及此次来津巡演舞剧《天下大足》的创作依据,也为校地文化交流与学术合作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讲座现场讲座中,艾智科副院长从大足石刻的考古发现历程切入,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生动讲述了其从起源、沉寂到被重新发现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传奇故事。他特别强调:“大足石刻是中国继敦煌莫高窟之后第二个石窟类世界遗产,是绝无仅有的石窟造像艺术,更是三教文化融合、古代社会生活的鲜活见证。”通过“千手观音”“释迦涅槃”“牧牛图”等经典造像的剖析,艾智科副院长向在场师生展现了大足石刻所蕴含的匠心精神、哲学智慧与烟火气息,并指出其碑文、传记等资料对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价值。主讲人: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艾智科在谈到大足石刻的保护与传承时,艾智科副院长表示,当前大足石刻的保护工作已进入以科技为支撑的新阶段,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从传统工程性保护向科技保护跨越。近年来,大足石刻研究院建成了石质文物保护中心、安全技术防范中心和监测预警中心,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研究院还与多所高校联合开展大足学研究,出版了《大足石刻全集》等学术著作,创刊了《大足石刻研究》学术期刊,并通过舞剧《天下大足》的创新形式,实现了古代石窟造像艺术与现代舞台艺术的时空对话,让千年石刻焕发新生。讲座现场讲座现场还举行了赠书仪式,艾智科副院长代表大足石刻研究院向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赠送了《大足石刻总录》全集,希望借此促进学术交流,搭建起校地合作的长效机制,期待未来在考古研究、文化传播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携手共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赠书仪式现场此次讲座活动不仅为南开大学师生搭建了与世界文化遗产对话的桥梁,也进一步推动了大足石刻文化的传播与研究,彰显了大足石刻的永恒魅力。随着舞剧《天下大足》全国巡演的开展,大足石刻的文化之声将继续响彻神州,为传承中华文脉注入更新活力。
大足石刻景区多措并举确保清明、五一小长假旅游接待安全有序
2025-04-01
在清明、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之际,为给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游览环境,大足石刻景区提前部署、多措并举,全面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旅游接待工作安全有序开展。一是组织防火应急演练。大足石刻景区联合辖区街道在景区开展森林防火应急联合演练,景区义消队伍、街道民兵及社区干部共50余人参与。此次演练紧贴实战需求,重点针对景区森林防火薄弱环节,开展了应急响应机制启动、火情研判、队伍集结、火场扑救等全流程训练,并专项演练了“便携式消防抽水泵”使用等相关技能,确保一旦发生火情能够快速反应、科学处置。工作人员正在使用便携式消防抽水泵二是组织医疗急救培训。针对景区常见突发医疗事件,如游客中暑、摔伤、晕倒、突发心脏病等情况,近日,景区管理中心邀请专业医疗队伍对景区干部、安保、解说等50余名工作人员进行了医疗急救培训,部分游客也积极加入学习。培训主要从检查生命体征、止血包扎、心肺复舒、AED的使用、异物梗阻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方面进行了专业培训,从而提高了景区医疗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为游客安全保驾护航。医护人员正在进行医疗急救教学游客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三是强化统筹调度。由景区主要负责人牵头,联合运营、安保、票务、保洁等各部门负责人,组建景区调度指挥工作专班。工作人员全员停止休假,实行领导带班和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制,细化岗位职责,确保责任到人。增设人工售票窗口,动态调控参观流量,重点区域秩序实行专人定岗维护。同时增设志愿服务岗,印制游览手册3000余份,提供咨询引导、应急药品等便民服务。
【讲座】“唐宋历史中的雕塑艺术——大足石刻图像谱系” 苏州大学开讲
2025-04-01
3月28日上午,大足石刻文化推介进高校专题讲座之“唐宋历史中的雕塑艺术——大足石刻图像谱系”走进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活动现场座无虚席,百余名师生齐聚一堂,共同探寻大足石刻的艺术密码与历史价值。活动伊始,《大足石刻》和《小笛》两部宣传片让现场观众直观感受了石刻艺术的恢弘与精妙。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长龙伟与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朱今代表双方赠受书,旨在进一步推动校地学术资源共享,加强双方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赠书仪式现场随后,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学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博士米德昉带来讲座“唐宋历史中的雕塑艺术——大足石刻图像谱系”。他以大足石刻的图像谱系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北山、宝顶山等“五山”造像的艺术突破与独特视角,从历史背景、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等多个角度,深入阐述了大足石刻在唐宋雕塑艺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生动地展示了大足石刻的精美造像和深刻内涵,让苏大师生对大足石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认识,领略到了大足石刻的独特魅力。讲座现场主讲人:米德昉在互动环节,米德昉博士同在场师生围绕大足石刻的保护、研究与传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米德昉博士还分享了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和实践经验,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参考和研究思路。讲座现场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作为中国石窟艺术的瑰宝,其保护与传承离不开学术研究与公众参与。本次讲座不仅深化了苏州大学师生对大足石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为促进大足石刻研究院与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新的桥梁。未来,大足石刻研究院将持续开展系列学术活动,以多元形式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让千年石刻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