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En
资讯
2025年石窟寺保护修复技术高级研修班在重庆大足正式开班
2025-03-24
21日上午,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大足石刻研究院协办的“2025年石窟寺保护修复技术高级研修班”在重庆大足正式开班。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黎,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蒋思维、副院长黄秒斌,重庆文史馆研究馆员、原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相颖出席本次开班仪式。参加本次开班仪式的还有研修班指导教师,来自全国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石窟寺及相关文博单位、高校的20名学员,以及大足石刻研究院部分保护修复人员。开班仪式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博教育科技培训学院教务长张晓彤主持。蒋思维代表大足石刻研究院致辞。他对研修班顺利开班表示祝贺,对各位领导、专家和学员的到来表示欢迎,对长期关心和支持大足石刻保护利用事业发展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文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同仁表示感谢。他指出,大足石刻是目前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其造像规模宏大,题材丰富,特色鲜明,价值突出,是中国南方潮湿环境下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石窟,代表了公元9至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他希望通过本次研修班的顺利举办,为我国培养一批石窟寺保护复合型人才,助力提升石窟寺保护水平;同时,加深各位学员对大足石刻的认识,并对大足石刻保护利用工作建言献策,以促进大足石刻文物保护事业进一步发展。李黎代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对参加此次研修班的学员表示欢迎,向本次研修班协办单位大足石刻研究院表示感谢,并对本次研修班工作提出殷切希望。她希望各位学员能够珍惜此次宝贵学习机会,刻苦学习,补进专业基础知识,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多学科综合研究能力,争取早日成为石窟寺保护事业的中流砥柱;同时希望通过举办研修班,大力培育人才,进一步推进各地石窟寺保护工作,为我国新时代文物保护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接下来的40天,学员们将在25名专家的指导下,系统学习石窟寺保护修复理论知识,同时在大足石刻兴隆庵摩崖造像现场进行教学实践,以全面掌握石窟寺保护必备知识和方法。据了解,本次研修班的理论课程包括文物保护理念与理论、石窟寺考古、石窟寺价值研究与保护利用、石窟寺地质条件及风化机理研究、石窟寺岩体变形监测与风险管理、石窟寺保护工程与技术、石窟寺测绘、石质文物保护修复材料与技术、石窟寺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大足石刻保护历程与工程实践、石质文物前期勘察、病害调查评估与病害图的绘制等内容。实践教学包括石窟寺保存现状调查、测绘、分析检测、馆藏石质文物保护修复、摩崖造像保护修复试验、方案及报告编制等内容。学员将分组在大足石刻兴隆庵摩崖造像参与教学实践,学习数字化技术在石窟寺考古和保护中的应用,以及无损检测在石窟寺保护修复中的应用,掌握石窟寺价值阐释研究、地理环境勘察、病害现状调查与评估等方法,完成石窟寺保护修复报告的编制。学员完成研修学业后,将在以后的石窟寺保护修复工作中独当一面,为新时代石窟寺保护利用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对话千年艺术瑰宝 大足石刻专题讲座走进浙江大学
2025-03-21
3月20日,“大宋攻镌——在大足石刻之间”主题讲座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拉开帷幕。本次讲座由大足石刻研究院与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联合主办,是双方继2021年在石窟寺保护研究领域开启科教融合创新发展合作以来,又一次携手共书学术交流新篇,为千年石刻艺术与现代学术研究搭建对话平台。讲座由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李小强担任主讲人,他以一幅大足石刻全景图为引,带领现场一百二十余名师生及观众走进了巴蜀山崖间的艺术秘境。从宋代工匠“攻镌”的自我称谓切入,揭秘大足石刻背后文、伏两姓家族跨越川渝的雕刻传奇,解析大足石刻儒释道三教融合的独特风貌,展现古代科技与石刻造像的精妙结合,以工匠的独特视角揭开世界文化遗产的瑰丽面纱,生动呈现了一场"来自大足石刻工匠迟到800年的艺术汇演"。讲座现场讲座现场在互动环节,师生们围绕石刻保护技术、图像数字化研究、学术游览线路推荐等议题展开热议,现场氛围热烈。讲座现场讲座中还举行了赠书仪式,大足石刻研究院向浙大艺术与考古学院赠送《大足石刻内容总录》,延续深厚合作情谊,为学术研究再添助力。赠书仪式近年来,大足石刻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合作成果丰硕,从学术资源共享到国际交流平台搭建,从复合型人才培养到文物数字化技术攻关,双方合作紧密,成绩斐然。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在石窟艺术研究、文物保护人才培养、文物数字化技术攻关等领域的深度合作,让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碰撞出绚烂火花,让沉睡山崖的千年石刻焕发出新的生机。
大足石刻研究院召开2025年推进世界知名研究院建设高质量发展工作会
2025-02-28
2025年2月26日,大足石刻研究院召开2025年推进世界知名研究院建设高质量发展工作会,传达学习2025年市文化旅游委系统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和全市文物局长会议精神,以及大足区委书记徐晓勇在调研大足石刻研究院座谈会上和参加指导院党委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精神,引导全院干部职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奋力打造世界知名研究院、全力建设世界知名景区,推动大足石刻保护研究传承利用水平再上新台阶。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蒋思维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书记熊子华主持会议。会议强调,2025年,大足石刻研究院全体干部职工要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牢记“一定要把大足石刻保护好”的重要要求,一体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市文化旅游委系统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会、全市文物局长会议以及晓勇书记在调研大足石刻研究院座谈会上和参加指导院党委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精神,抢抓机遇、干字当头、奋勇争先,加快打造世界知名研究院、全力建设世界知名景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作出大足石刻贡献。一是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区委工作部署,对标对表落实市委、区委工作要求,分工合作,协同配合,聚力推动各项措施落实落地。二是坚持实干为要、真抓实干,继续加大大足石刻保护管理力度、增强价值研究阐释、提高传承利用水平、提升工作保障能力,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大足石刻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效能,奋力塑造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共同开创大足石刻文物事业发展新局面。大足石刻研究院领导班子成员,全体在编职工参加会议。
大足石刻亮相春晚,向全国人民拜年啦!
2025-01-29
2025蛇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1月28日晚如约在荧屏绽放,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闪耀其中,通过春晚的镜头向全国人民送上最诚挚的新春祝福!除夕之夜,央视春晚主持人用地道的重庆话在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祝福大家“新的一年,大丰大足,喜乐安宁!”,聚集在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大佛湾的600多名演职人员,伴随着声声祝福,将手中的孔明灯放向天空。“巳巳如意,生生不息;风生水起,一路长安;年年安逸,岁岁重庆;红红火火,生活幸福。”在一片红色的孔明灯“海洋”中,老人、小孩、青年们祈愿大丰大足,喜乐安宁。崖壁上的石刻雕像,在红色的孔明灯的映衬下,仿佛重回唐宋盛景,宝顶山的千手观音披上金色华光,华严三圣在灯影中肃穆而立,牧牛图的田园诗意随光影流转。大足石刻作为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一直以来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大足石刻始建于初唐,历经唐末、五代,盛极两宋,余波延至明清,是我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大足石刻还包容地将儒、释、道三教智慧与市井烟火融为一体,从劝善孝亲的《父母恩重经变相》,到巧夺天工的“圆觉洞”,每一处雕刻都是历史与艺术的交响。宝顶山石刻千手观音北山石刻转轮经藏窟南山石刻三清古洞金蛇祈福,石刻传情,这个春节,除了打卡“春晚里的大足石刻”,景区还为游客朋友们准备了年味十足、精彩纷呈的文旅盛宴!您可在景区内参与新春祈福、非遗体验、民俗表演等活动,感受浓浓的年味儿。北山石刻景区更有新春福利大放送,推出了门票“买一赠一”、零元抢购限时优惠活动,不容错过!快来大足石刻,解锁春节限定玩法,赏千年瑰宝、玩国潮年俗、抢新春福利。我们在石刻秘境,等你共赴一场穿越千年的新春盛宴!
大足石刻研究院顺利召开2025年工作会
2025-01-27
近日,大足石刻研究院召开2025年工作会,总结回顾2024年工作,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市文化旅游委(市文物局)一级巡视员幸军、大足区委副书记罗晓春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文化旅游委(市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樊莉莉,大足石刻研究院在家院领导、全体职工、退休职工代表参加会议。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黄秒斌主持会议。会上,安全保卫处、保护工程中心、大足学研究中心、考古研究中心、宣传推广中心、数字展示和接待中心等6个处室(中心)代表交流发言,汇报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打算;副院长龙伟、艾智科,纪委书记胡蓉分别就春节期间值班工作、安全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副院长黄秒斌通报了2024年大足石刻研究院受表彰奖励的团体及个人情况。蒋思维院长总结了2024年大足石刻保护利用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并就2025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蒋思维讲话蒋思维指出,2024年,在国家文物局、市文化旅游委(市文物局)和大足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精心指导下,大足石刻研究院各项工作成效显著,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在机构队伍建设上,新引进人才14名(含博士研究生3名),柔性引进首席专家、特聘研究员7名,培育“三峡之光”访问学者1名,保护、研究、管理等人才得到加强。在文物保护上,编制完成《大足石刻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受市文物局委托完成《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总体规划》,推进文物保护项目21个,完工11个,以大带小,整体协同推进的大保护格局逐步形成。在学术研究上,创刊发行全市首份石窟寺专业学术期刊《大足石刻研究》,成功举办“2024年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科研课题申报、结项,论文发表数量创历史新高。在传承利用上,“五山”石刻首次全面开放,发布资大石窟寺文物主题游径,建成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云游·宝顶”元宇宙数字景区,《黑神话:悟空》、舞剧《天下大足》催生新热点,出圈又出彩。2025年,将继续加大大足石刻保护、研究、管理和合理利用力度,加快推进世界知名研究院建设。实施大足石刻宝顶山摩崖造像万岁楼修缮工程等8个保护项目,推进中小石窟保护二期、三期项目建设;高质量办好《大足石刻研究》学术期刊,持续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和《巴蜀石窟全集》拍摄;深化大足石刻“五山”联动开放,努力争创世界级旅游景区;启动大足石刻博物馆基本陈列升级改造,策划实施“北敦煌、南大足”中国石窟艺术精品展等展览。大足区委副书记罗晓春讲话罗晓春在讲话中指出,大足石刻在全区各项事业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可谓“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年年有盛典”。2024年,大足石刻研究院各项工作出新出彩、亮点纷呈,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文化旅游委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广大干部职工能够与石刻为伴,一路前行,是一份莫大的荣幸。从大足石刻及大足石刻研究院干部职工身上,能够看到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一种舍我其谁的担当,一种传统文化的自信,一种动人心魄的温暖。他要求,当前,大足石刻文旅事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希望大家继续秉持“择一事、终一生”的赤诚情怀,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全面推动大足石刻保护利用取得新成就,为现代化新大足建设注入新动能。市文化旅游委(市文物局)一级巡视员幸军讲话幸军代表市文化旅游委、市文物局,对大足石刻研究院一年来取得的各项工作成绩表示祝贺,向全院干部职工一年来来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他认为,2024年大足石刻研究院的工作很有成效,呈现三个突出亮点:一是文物保护有新成效,二是学术研究有新突破,三是传承利用有新热点。他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在于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他强调,大足石刻研究院作为我市文博机构的“领头羊”,要发扬“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城市精神,敢闯敢干、唯实争先,发挥好示范和引领作用,全力建设世界知名研究院,继续推动大足石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高标准开展大足石刻保护工作。全面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严格落实《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加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科技保护。二是高质量推出大足石刻研究成果。办好《大足石刻研究》学术期刊,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努力打造以“大足学”为引领的国际文化遗产学术研究高地。三是高水平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文旅新业态、新场景,不断延伸大足石刻产业链,讲好大足石刻故事。四是高成效培养大足石刻优秀人才。依托重大科研课题、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为研究院自身和川渝地区努力培养出更多的领军型、科技型、技能型、管理型人才。
1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