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En
资讯
大足石刻北山景区为唐宋造像筑就“消防安全屏障”
2025-08-27
近日,总投资近300万元的大足石刻北山摩崖造像景区消防系统升级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此次工程以“全方位、低干预”为原则,核心建设聚焦三大关键维度:一是夯实运行中枢。新建标准化消防控制室与水泵房,同步优化设备布局与供电保障,为整个消防系统打造稳定、高效的“指挥核心”与“动力源泉”;二是织密应急防线。全面升级消防给水系统、消火栓系统,并配套更新适配文物场景的防灭火设施,确保火情在初期即可快速响应、高效处置,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影响;三是升级智能预警。引入高空防火监测系统,结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成“空地联动”监测网络,实现对造像区域火情隐患的实时感知、精准定位与提前预警,从“被动救灾”转向“主动防险”。该消防升级工程不仅填补了北山摩崖造像传统安全防护体系的短板,更开创了“科技+文物保护”的新范式——它既尊重文物保护的特殊性,以“低干预”技术方案守护造像本体原貌,又依托现代科技提升防护精度,为世界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经验”。升级后的消防系统将持续为千年造像“站岗护航”,让这份镌刻着唐宋文明的珍贵遗产,在安全的守护中跨越时光,向更多人展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永续魅力。
潮湿环境砂岩石窟保护与数字化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在重庆大足成功举行
2025-08-27
8月26日,潮湿环境砂岩石窟保护与数字化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在重庆大足举行。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二级巡视员王皞,中共大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桦出席揭牌仪式,为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顾问、主任颁发聘书,并讲话;大足区政府副区长杨爱民出席揭牌仪式,宣读实验室聘任文件,并为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颁发聘书;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基础研究处处长王璞宣读市科技局关于2025年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认定文件,为实验室揭牌,并为实验室主任颁发聘书;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蒋思维参与实验室揭牌,并接受实验室主任聘书;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刘汉龙,复旦大学教授王金华,兰州大学教授谌文武,重庆理工大学教授赵明富,长江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夏英,云冈研究院研究馆员闫宏彬等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以及大足石刻研究院、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大足区相关部门等相关代表参加揭牌仪式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杨桦(右1)为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顾问刘汉龙(右3)、王金华(右2)、谌文武(右4)颁发聘书王皞(右1)为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赵明富颁发聘书王璞(右1)为实验室主任蒋思维颁发聘书杨爱民(右2)为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颁发聘书实验室揭牌,标志着由大足石刻研究院、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共同申报创建的潮湿环境砂岩石窟保护与数字化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成为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科研平台。蒋思维(右1)王璞(右2)为实验室揭牌近年来,大足石刻研究院加强了与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依托实验室平台,开展了大足石刻危岩体加固、水害治理、本体修复、数字化保护利用等一系列保护及科研工作,先后实施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宝顶山大佛湾水害治理工程、宝顶山大佛湾柳本尊至观经变段崖壁岩体抢救性保护前期勘察研究、大足石刻宝顶山三维测绘与数字化工程等20余项重大文物保护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遏制了大足石刻的病害,充分发挥了实验室的科技创新驱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实验室主任蒋思维表示,重点实验室将以潮湿环境砂岩石窟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聚焦石窟病害标识与评价标准、关键性修复材料与工艺研发、裂隙水害防治技术与应用、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等多个方向展开深入研究,并围绕“立足川渝、面向西南、辐射东南亚”功能定位,推动解决潮湿环境砂岩质石窟典型复杂病害以及保护修复关键共性科学技术难题,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将持续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着力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大力加强文旅融合、科学教育、生态环境保护和数字展示应用等研究与服务,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高温汛期下的坚守:大足石刻守护者为千年遗产筑牢安全防线
2025-07-28
近日,大足区持续遭遇高温与强对流天气叠加的严峻考验,个别文物保护单位附属设施面临严峻挑战。在中敖镇麻杨村摩崖造像区域,因强风导致竹林倒伏,供电线路被压断,造成文物点断电及安防监控系统瘫痪。对此,大足石刻研究院迅速响应,组织人员在高温下紧急抢修,用汗水守护文化遗产安全。在近40℃的高温下,工作人员顶着烈日攀爬陡峭崖壁,清理倒伏竹林,排查线路断点,重新铺设电缆。“每一处接点都要反复检查,确保高温下线路不会因负荷过大再次故障。”电力维修代师傅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说。经过数小时奋战,电力与监控系统恢复正常,为文物重新筑起“电子防线”。此次抢修工作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大足石刻研究院构建“人防+技防+物防”综合保护体系的缩影。近年来,研究院针对高温汛期等极端天气,采取了多项预防保护性措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装了防雷设施,南山消防工程在高温汛期前投入使用,建立了覆盖全区大部分重要石窟寺的安防系统,严格落实封山令要求,加派人手实行“白加黑”巡山守护制度,织密区、镇、村(社区)“三级”防护体系,建立部门多跨联动机制,按专业消防站的标准组建了大足石刻景区微型消防站和消防队,为景区和文物保护单位配置了机动泵、抽水机、灭火器等应急物资,实行日常巡查与应急演练相结合,确保大足石刻在自然侵蚀与极端天气中始终保持安全稳定状态。“文物保护没有淡季”,大足石刻研究院主要负责人表示,“无论是高温炙烤还是暴雨侵袭,我们的团队始终坚守一线,因为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历史遗迹,更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
晋渝两地携手 共拓文旅新篇——大足石刻走进山西文旅推介会成功举办
2025-07-21
2025年7月18日,“晋遇巴渝·石刻传情——重庆大足石刻山西文旅推介会”在山西太原隆重举行。晋渝两地文旅单位、旅行社、研学机构、山西大足商会联络组负责人及媒体代表等50余人共聚一堂,共谋发展,旨在深化晋渝文旅合作,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两地文旅协作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迈进。大足石刻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熊子华在会上表示,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一直是重庆游客向往的热土。他代表大足区发出“石刻相邀,结渝晋之好”的真诚邀约,希望三晋宾朋走进重庆、走进大足,赏巴渝气象,游千年石刻,让三晋大地的厚重历史与巴山渝水的魔幻都市,让云冈的雄浑与大足的灵秀,共燃文旅新热度,共绘文明的新画卷。重庆和山西同为中华文明的多元华章,缘分深厚,客源市场潜力巨大。两地与会人员在推介会上热情交流,踊跃探讨两地加强文旅合作、资源互推等新模式,并通过观看大足石刻宣传片,聆听大足石刻推介和文旅产品及旅游线路介绍,对作为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的大足石刻有了全新的认识。大足石刻始建于初唐,鼎盛于两宋,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被誉为“石窟艺术史上最后一座丰碑”。与会人员通过深入座谈交流,进一步了解了大足石刻在山西的市场前景,30多家旅行商代表踊跃建言献策,就大足石刻的宣传推广、产品线路、政策配套等提出了系列建议,为大足石刻打开山西市场提供了重要参考。两地文旅单位达成了普遍的合作共识,其中山西携程百事通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山西户外行旅行社有限公司、山西悦享假日旅行社有限公司、山西逸旅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山西沃航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与大足石刻文旅集团签订旅游市场战略合作协议,将通过宣传营销和渠道优势共同开拓旅游市场。推介会现场大足石刻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熊子华主持会议聆听大足石刻文化产品推介座谈交流发言座谈交流发言座谈交流发言座谈交流发言座谈交流发言签约仪式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