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En
锤炼讲解深度,打磨石刻新声——大足石刻开展专职讲解员培训
时间:2025-10-10

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秋日余晖洒落在宝顶山麓,小佛湾中,千年石刻静默如初,一场别开生面的讲解培训却在此掀起思想波澜。大足石刻研究院馆员、四川大学宗教学博士张瀚文,以《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小佛湾解读》为主题,为大足石刻专职讲解员作专题培训,为讲解员们开启了一扇通往石刻秘境的文化之门。

经目塔:石壁上的文化密码

当张博士驻足经目塔前,这座刻满《大藏经》目录的石塔顿时鲜活起来。“六代祖师传密印,十方诸佛露家风”——他深入解读塔身偈语的文化内涵,引导大家思考这些充满哲思的话语背后,多元文化思想在这片土地上的交融互鉴。

最引人入胜的,是塔上那串神秘偈语“一二三三四五六六,心日心心大事足足”。张博士从多重视角展开分析:在古代密法文化中,这可能是传承要义;在禅学思想里,这是启发悟道的独特表达;而在民间文化传承中,类似的表述仍在代代相传。他特别结合历史文献中赵智凤“散施符法”的记载,梳理了特定文化符号在不同传承体系中的流变,令人惊叹于大足石刻作为多元文化融合载体的独特价值。

毗卢庵:文化创新的生动实践

在探讨毗卢庵时,张博士提出了创新性的见解。他指出,将十炼图融入整体布局的设计,展现了超越单一文化范式的创新思维,体现了柳本尊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文化创新实践。

“这些文化符号的智慧,在于展现每个人内心本自具足的光明本性。”张博士从传统文化经典的要义出发,阐释平等包容的核心思想。那些看似复杂的图像符号,最终都指向修行实践中的心灵升华。

思想碰撞:从知识传递到智慧启迪

培训现场,讲解员们与张博士的互动格外热烈。一位资深讲解员提出关于经目塔数字含义的疑问,张博士没有直接解答,而是引导大家思考:“或许,古人正是要通过这种开放性表达,让我们超越表象,去体会文化内涵的丰富可能。”这种启发式的探讨,让在场每个人都成为文化思考的参与者。

薪火相传:让石刻在讲述中新生

这场培训的意义,远不止于知识的传递。当讲解员们带着对文化内涵的深层理解重返讲解一线,他们将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使者,让每一尊造像、每一处铭文,都在娓娓道来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暮色渐浓,培训在思想的余韵中落下帷幕。但属于大足石刻的文化故事,将在每一位讲解员的讲述中,获得永恒的续写。当学术的深度遇见传播的温度,这些沉默千年的石头,终将在每一个倾听者的心中,激起悠远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