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En
资讯
【春节特辑】金蛇祈福·石刻传情:大足石刻景区新春活动预告
2025-01-23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蛇年春节即将来临,这个春节,大足石刻景区为您精心准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诚邀您和家人一同前来,感受石刻文化,共度欢乐新春。一、院长有礼活动活动时间:1月29日(正月初一)活动地点:大足石刻游客中心、北山石刻景区活动内容: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领导将在宝顶山石刻景区和北山石刻景区欢迎蛇年首批游客,并为进入景区的前100名购票游客赠送文创礼物。景区还将在现场开展书写对联、填写调查问卷赠送小礼品等活动。二、门票优惠活动(一)北山石刻景区门票零元抢购活动1.活动时间2025年1月28日—2025年3月1日。2.活动内容自2025年1月27日10:00起,游客通过大足石刻微信公众号“渝见新春惠游大足”专门通道,线上实名预约免费抢购北山石刻景区门票,每天200张。3.门票使用抢购成功后,游客凭身份证原件在预约的参观日期当日到北山石刻景区检票处检录入园。(二)北山石刻景区门票“买一赠一”优惠活动1.活动时间2025年1月28日—2025年3月1日。2.活动内容游客购买一张北山石刻景区全价门票(包括含北山石刻景区的全价联票、套票),即可获得一张北山石刻景区赠票,赠票不限使用对象,可在活动时间内使用。3.兑换方式(1)线上购票游客凭订单号(身份证、手机号)到北山石刻景区游客中心大厅兑票点登记领取赠票。(2)在宝顶山石刻景区线下窗口及自助售票机上购票的游客,凭纸质票到北山石刻景区游客中心大厅兑票点登记领取赠票。(3)在北山石刻景区线下窗口购票的游客,可直接在售票窗口领取赠票。(4)未使用的门票,如需退改,须持所购门票和赠票一并退改。三、非遗表演活动活动时间:1月29日-2月3日(正月初一至初六)活动地点:宝顶山石刻景区天下大足殿、宝顶山石刻景区博物馆广场活动内容:在欣赏石刻之余,游客朋友们还可在景区内看到极具大足石刻代表性的千手观音舞蹈、川渝经典戏剧表演变脸以及大足区本土特色非遗表演双桥杂技等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四、互动体验活动活动时间:1月29日-2月4日(正月初一至初七)、2月12日(元宵节)活动地点:宝顶山石刻景区天下大足殿后方、大足石刻博物馆陈列展览馆活动内容:蛇年春节期间,景区将开展投壶、射箭、猜灯谜等传统游戏,通过生动有趣的互动体验带领游客们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与此同时,游客还可在景区亲手制作石刻拓片和纪念册。五、短视频大赛大赛主题:“灵动大足石刻,璀璨文化传承”参赛时间:2025年1月1日-2025年2月10日参赛方式:游客在活动期间拍摄大足石刻景区内的景点、活动、文化展示等相关视频,发布在抖音平台,并添加指定话题#灵动大足石刻#大足石刻活了#大足石刻短视频大赛,同时@大足石刻官方账号。视频要求:视频时长不少于15秒,画质清晰,内容积极向上,富有创意,能够展现大足石刻的文化魅力和活动的精彩瞬间。评选方式:活动结束后,根据视频的点赞量、评论量、分享量等数据进行综合评选。评选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0名。奖品设置:特等奖:奖金5000元+大足石刻文创大礼包(价值2000元)+荣誉证书一等奖:奖金3000元+大足石刻文创大礼包(价值1000元)+荣誉证书二等奖:奖金2000元+大足石刻文创产品套装(价值约500元)+荣誉证书三等奖:奖金1000元+大足石刻特色纪念品(价值约300元)+荣誉证书优秀奖:大足石刻精美文创礼品(价值200元)+荣誉证书温馨提示:以上活动均为预告,届时以实际为准,若有变动,敬请谅解!
大足石刻研究院召开科研工作会暨2024年度学术年会
2025-01-23
2025年1月20日,大足石刻研究院召开科研工作会暨2024年度学术年会,院领导班子成员、专业技术人员、课题负责人和主研人、讲解员、大足石刻志愿者等8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旨在总结“十四五”科研工作,分享研究成果,深化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展望科研工作前景。科研工作会暨2024年度学术年会会场科研工作会由院党委书记熊子华主持,副院长刘贤高从“十四五”科研工作回顾、存在的问题、“十五五”科研规划和2025年科研工作计划等四个方面作了专题汇报。院长蒋思维从强基础补短板、重规划抓落实、抓重点开新篇等三个层面对科研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学术年会分两个阶段进行。上午,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金华和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华锋分别以《以大足石刻为示范,我国石窟寺水害防治理论的创新探索》《敦煌石窟与巴蜀佛教艺术的比较研究》为题开展了专题学术讲座。下午,12名科研人员作专题学术汇报,其中,6位发言人就“石窟寺保护利用”“石窟寺病害机理”“岩体理化性能”等内容展开专题汇报;6位发言人围绕“造像题材”“考古方法与实践”“文化遗产当代价值挖掘”等内容进行了专题汇报。王金华教授作学术讲座董华峰教授作学术讲座2024年,大足石刻研究院科研工作成明显效。一是注重人才引培。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聘用首席专家、特聘研究员等7名,从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助力科研发展。二是科研平台搭建方面,联合复旦大学依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建立了“石窟寺岩体裂隙灌浆材料产学研一体化基地”。三是学术交流方面,成功举办巴蜀石窟考古与艺术青年论坛、2024年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四是课题研究方面,全年累计开展科研项目38项,新立项11项(省部级3项、厅局级8项),结项18项(国家级2项、省部级7项、厅局级9项)。五是科研成果方面,出版《大足石刻总录》《大足石刻100问》《名人眼中的大足石刻》《平民世界的宗教、生活与艺术:大足石刻》等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40篇。六是对外交流方面,先后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大学博雅学院、浙江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2024年,大足石刻研究院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及资大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与安岳石窟研究院签订石窟寺保护传承利用战略合作协议,继续开展《巴蜀石窟全集》编撰出版项目,累计拍摄石窟寺258处、龛窟6600余个,图像资料达2万余幅;完成部分图版遴选,完成1卷样稿印制,撰写图版说明9.2万余字。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浙江大学)大足石刻研究院工作站授牌仪式《巴蜀石窟全集》野外拍摄工作照过去一年,大足石刻研究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一定要把大足石刻保护好”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深入阐释大足石刻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大足石刻保护传承迈上新台阶。下一步,大足石刻研究院将进一步迭代升级科研工作机制、加强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全面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依托重大项目,扎实开展文物保护研究、人文社科研究、数字化保护研究、遗产活化利用研究,产出更多具有大足石刻辨识度的科研成果。
大足石刻景区暖心善举,游客手写千字表感谢
2025-01-21
“我是1月11日下午到景区玩的游客,今天我怀着无比感激的心情写下这封感谢信,想要向你们表达我深深的谢意,请允许我代表我的家人向你们表达最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1月13日,游客仇某特意在公开信箱发表手写感谢信,致谢大足石刻景区。感谢信全文据了解,1月11日晚上七点过,游客中心工作人员于爽同志接到电话,游客仇某称孩子的母婴包在景区给弄丢了,包内有孩子惯用的奶瓶等日常用品以及个人的贵重物品。于爽同志接到求助电话第一时间采取紧急措施,一边安排监控室按照时间线查找监控,一边带领安保人员到停车场现场寻找。经过两个多小时不停歇的努力,终于在监控里查到母婴包的去向,原来仇某的母婴包被同行人员放置到了副驾驶的座位下面并未丢失。于爽同志当即电话联系仇某,得知仇某已经在车里找到了包包,她才狠狠地松了口气。“让我们特别感动的是,当时已经是晚上7点过了,早已过了正常的下班时间,你们在接到电话后,没有丝毫的推诿和犹豫,全然不顾已经下班的疲惫,立即安排了相关工作人员前往现场查看并调取监控。”“我也是个宝妈,明白孩子惯用的物品有多重要,更能设身处地地感受游客的心情,而且游客事无小事,只要有需求,定当全力以赴。”于爽同志说。帮助游客找回遗失的包包、手机、钥匙......像这样的事情在景区时有发生。去年,景区找寻并归还失物186件,提供轮椅租借等专项服务32次、紧急医疗救助25次,收到感谢留言24条。点点滴滴暖人心,丝丝缕缕见真情,景区始终践行“游客至上、服务至诚”的理念,以恪尽职守的责任心、不折不扣的执行力、感同身受的同理心解难题、办实事、暖人心。于爽为游客指引路线于爽为游客解决检票疑难
大足石刻研究院2024年十大亮点
2025-01-21
一、文物整体保护全力推进编制完成《大足石刻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大足石刻整体保护利用提升工作方案》。全年实施岩体加固、水害治理、本体修缮等重点文物保护项目21项,完工11项。其中大足石刻北山摩崖造像168窟抢险加固项目等7个文物保护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川渝石窟保护示范项目大足石刻宝顶山卧佛、小佛湾摩崖造像保护修缮工程(第一阶段)、大足石刻石门山摩崖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等4个项目通过初步验收。二、舞剧《天下大足》成功首演12月21日,由东方演艺集团、重庆市委宣传部、大足区委区政府、人民网出品,大足区委宣传部、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区文化旅游委、区文联、区文化旅游集团联合出品,以《只此青绿》主创团队为基础班底,历时两年创作的舞剧《天下大足》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成功,观众反响热烈。该剧用音乐舞蹈的艺术形式传递了大足石刻的艺术之美及其背后所承载的民族精神,使大足石刻走下崖壁,走上舞台,推动文物“活”起来、“火”起来。三、联合发布资大石窟寺文物主题游径首批线路12月17日,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发布了资大石窟寺文物主题游径首批线路。主题游径按照“一带七核、多点支撑”的布局来推进,推出“打卡石刻神话”三日石窟精华游、“寻觅‘最美菩萨’”大足—安岳石窟艺术周末游等线路产品。四、“五山”石刻首次全面开放7月20日起,南山石刻、石门山石刻、石篆山石刻景区正式对外开放,与宝顶山石刻、北山石刻一道,开启了大足石刻“五山”同开的全新版图,丰富了旅游线路及参观内容,让游客充分领略到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2024年,大足石刻景区共计接待游客140.96万人,同比增长20.92%,创历史新高。五、国际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果12月4日至7日,“2024年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大足举办,来自柬埔寨、加拿大、美国等11个国家,126名中外专家学者参会,并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交流,提交论文110篇。中外专家学者的研讨,展示了一批中外石窟寺比较研究的新资料新认知,研究对象和范围呈现出很强的包容性和延展性,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呈现守正创新、百花争艳的态势,特别是数字科技研究异军突起,为石窟寺保护研究和活化利用开辟了新视角。六、“大足石刻守护人”全球招募3月,大足区启动“大足石刻守护人”全球招募计划,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大批专家、学者、名人积极报名参加,为大足石刻保护贡献力量、增添智慧。9月28日,大足区隆重举行了“大足石刻守护人荣耀时刻”活动,正式公布单霁翔、郭相颖、刘汉龙等第一批200位守护人名单。七、《大足石刻研究》正式创刊4月28日,重庆市文博单位首份石窟类专业学术期刊《大足石刻研究》获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11月19日,创刊发布会在大足石刻学术报告厅举行,标志着《大足石刻研究》正式创刊发行。“巴蜀石窟研究”作为该刊的特色栏目,刊载最新调查资料与学术成果,着力推进巴蜀石窟研究的全面发展。八、《黑神话:悟空》催生新热点以大足石刻植入首个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游戏场景为契机,推出相关报道500余篇,新华社发布海外通稿并被300多家境外媒体采用,相关视频飙升至抖音平台全国榜单第2名,播放高峰达到6590万人次在线观看。此举有效地推动了大足石刻向外传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传统文化魅力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新生,也增加了游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在迈点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8月5A级景区品牌传播力100强榜单》中,大足石刻荣获第六名。九、数字大足石刻推出新体验1月,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首次实现大足石刻“五山”VR全景游览和馆藏文物的云端展示,并推出首个大足石刻学术资源库、智慧导览小程序,以及中文、英文、少儿、手语四种线上解说服务。5月18日,数字文旅产品《云游·宝顶》正式上线,基于高精度数字建模和实时云渲染、数字孪生技术,推动大足石刻形成“线上云游、线下体验”的新格局,更好地满足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多元化体验新需求。十、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有力引进专业人才14名,其中博士3名;启动8名硕士研究生招聘;柔性引进黄克忠等首席专家5名、王金华等特聘研究员2名;补齐配强中层干部8名。大足石刻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首位博士后王成龙顺利出站。全院高级职称人才达到31名,博士6名、硕士30名。人才结构得到优化,管理力量得到加强。
1 2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