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足区持续遭遇高温与强对流天气叠加的严峻考验,个别文物保护单位附属设施面临严峻挑战。在中敖镇麻杨村摩崖造像区域,因强风导致竹林倒伏,供电线路被压断,造成文物点断电及安防监控系统瘫痪。对此,大足石刻研究院迅速响应,组织人员在高温下紧急抢修,用汗水守护文化遗产安全。在近40℃的高温下,工作人员顶着烈日攀爬陡峭崖壁,清理倒伏竹林,排查线路断点,重新铺设电缆。“每一处接点都要反复检查,确保高温下线路不会因负荷过大再次故障。”电力维修代师傅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说。经过数小时奋战,电力与监控系统恢复正常,为文物重新筑起“电子防线”。
此次抢修工作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大足石刻研究院构建“人防+技防+物防”综合保护体系的缩影。近年来,研究院针对高温汛期等极端天气,采取了多项预防保护性措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装了防雷设施,南山消防工程在高温汛期前投入使用,建立了覆盖全区大部分重要石窟寺的安防系统,严格落实封山令要求,加派人手实行“白加黑”巡山守护制度,织密区、镇、村(社区)“三级”防护体系,建立部门多跨联动机制,按专业消防站的标准组建了大足石刻景区微型消防站和消防队,为景区和文物保护单位配置了机动泵、抽水机、灭火器等应急物资,实行日常巡查与应急演练相结合,确保大足石刻在自然侵蚀与极端天气中始终保持安全稳定状态。
“文物保护没有淡季”,大足石刻研究院主要负责人表示,“无论是高温炙烤还是暴雨侵袭,我们的团队始终坚守一线,因为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历史遗迹,更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