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En
导览
景区介绍
游览须知
智慧导览
预约购票
服务热线
保护
保护历程
典型案例
文物医院
遗产管理
数字技术
学术
科研平台
学术交流
学术刊物
科研项目
研究成果
弘扬
陈列展览
公众教育
志愿服务
研学旅游
文创产品
资讯
党建信息
工作动态
公示公告
媒体关注
关于
机构简介
历史沿革
领导班子
机构设置
学术委员会
数字博物馆
全景大足
数字展厅
大宝楼阁
学术资源库
首页
导览
景区介绍
游览须知
智慧导览
预约购票
服务热线
保护
保护历程
典型案例
文物医院
遗产管理
数字技术
学术
科研平台
学术交流
学术刊物
科研项目
研究成果
弘扬
陈列展览
公众教育
志愿服务
研学旅游
文创产品
资讯
党建信息
工作动态
公示公告
媒体关注
关于
机构简介
历史沿革
领导班子
机构设置
学术委员会
数字博物馆
全景大足
数字展厅
大宝楼阁
学术资源库
学术交流
2024年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开幕
2024-12-09
2024年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现场2024年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2月5日在重庆大足华美达广场酒店举行。此次会议由大足石刻研究院主办,会期2天,来自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名中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大足学学术研究,共谋石窟寺保护利用发展宏图。此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嘱托,以大足学学术研究交流为平台,汇聚国内外石窟寺研究力量,聚焦石窟寺保护、研究和利用工作的难点热点,深入挖掘以石窟寺为载体的丰富文化内涵,提炼大足石刻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推进石窟寺文化互动和文明交流互鉴,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一级巡视员幸军讲话中共重庆市大足区委副书记罗晓春致词重庆在西部大开发和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带动作用,大足石刻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重庆市拓展对外交往、塑造文化品牌形象的重要舞台。近年来,大足石刻研究院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大足石刻保护好”的重要嘱托,在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和大足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力于世界知名研究院建设,服务于国家、区域战略部署,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究、传承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业绩。在遗产保护方面,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千手观音造像保护修缮,被评为“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川渝石窟保护示范项目”大足石刻宝顶山卧佛、小佛湾摩崖造像保护修缮工程和“国家文物局重点项目”宝顶山摩崖造像圆觉洞综合性保护工程有序推进;建成大足石刻文物医院、大足石刻安全技术防范中心以及大足石刻监测预警平台;实施大足石刻中小石窟保护设施建设项目,为全国中小型石窟保护探路。在学术研究方面,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工程《大足石刻全集》(11卷19册)考古报告编撰出版,填补了我国大型石窟寺编写和出版系列考古报告的空白;成功承办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发布《气候变化背景下石窟寺保护大足宣言》,为世界石窟寺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创办《大足石刻研究》学术期刊,为国际国内学术界提供了一个新的专业平台。在传承利用方面,大足石刻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建成投用大足石刻数字展示中心,景区环境与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推出4K宽荧幕影片《天下大足》和8K球幕影片《大足石刻》,上线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和“云游大足石刻”等数字文旅项目,展示手段不断创新;举办国内外专题展览20余场,面向全球招募“大足石刻守护人”,以《黑神话:悟空》等为契机,向世界讲述石刻故事。足音铿锵,踵事增华。2024年是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5周年,昭然之绩,必是对大足石刻申遗25周年的最好献礼。巴基斯坦白沙瓦大学犍陀罗研究中心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教授穆罕默德·纳西姆·汗发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霍巍发言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刘汉龙发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发言意大利庞贝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乌贝托·帕帕拉多发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崇峰发言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蒋思维发言此次会议聚焦五个主题,一是大足学与中国南方石窟寺研究,二是全域视野下的中外石窟寺比较研究,三是新时代石窟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四是石窟寺遗产保护研究,五是数字信息技术与遗产保护利用。会议收到论文110余篇,所涉领域广泛,研究视角新颖,集中展现了国内外关于大足石刻和石窟寺保护研究的新成果。总体而言,这批学术成果呈现了如下特色和亮点:一是大足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体现出很强的包容性和延展性。论文选题聚焦大足石刻主体遗产,涵盖川渝地区石窟,延展到浙杭、西藏、甘肃、陕西等地相关文化遗存,为会议研讨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视野。二是中外石窟寺比较研究展示了一批新资料新认知。研究涉及国外石窟寺和相关佛教文化遗存的为数颇丰,从中亚一直到东南亚,包括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柬埔寨、斯里兰卡等国,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认知范围,为“一带一路”建设铺陈了学术文化空间。三是学术理念研究方法呈现守正创新、百花争艳的态势。在学术理念方面,保护研究、考古研究都侧重强调总体保护、综合性考古的新观念,代表了当前两大学术研究领域发展的新趋势。艺术式样研究方面,继传统的石窟寺传播历程形成的“凉州模式”“云冈模式”定论后,有学者提出了“贞观模式”“普昌模式”的新观点。佛教文献研究方面,围绕佛教斋供仪式、水路法会、版本甄别等探幽发微,深化了相关专题研究。佛教史研究方面,关注川渝地区佛教律宗、瑜伽教派传承,勾沉高僧史料,为巴蜀佛教史研究增添了新页。保护研究方面,围绕石窟寺水害、岩体失稳、风化、生物病害等病害机理,聚焦保护修复材料、工艺、保护建筑设施等热点难点问题,汇集了很多新思路新见解。四是数字科技研究凸显异军突起、方兴未艾的局面。本次会议关涉数字量度研究、虚拟修复研究、多光谱摄影运用以及数字创新活化利用话题,为石窟寺保护研究和活化利用开辟了新视角。论坛分会场论坛分会场论坛分会场悠悠石窟存方华,千年文脉写春秋。大足石刻研究院将以本届研讨会为新的起点,继续加大国际合作交流,秉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不断完善保护体系,提升研究水平,让大足石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永续传承,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
2023-08-22
2023年8月19日至21日,“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重庆大足区举办。论坛由国家文物局、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承办,大足石刻研究院执行。论坛聚集了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尼泊尔、挪威、英国等国家百余名石窟寺的管理者、研究者和保护从业者,论坛围绕“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石窟寺保护”开展了富有建设性的广泛讨论。论坛发布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石窟寺保护大足宣言》。
“中国石窟寺考古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考古学会宗教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2020-11-30
2020年11月26日至29日,“中国石窟寺考古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考古学会宗教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重庆大足华美达酒店举行。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主办,中国考古学会宗教考古专业委员会、大足石刻研究院承办,来自全国主要高校、科研院所、文博机构的专家学者及重庆市、大足区有关领导、媒体记者等约1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宣布成立了“中国考古学会宗教考古专业委员会”,并选举产生了委员会成员、会员代表等。中国考古学会宗教考古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崇峰先生介绍了宗教考古专委会成立的宗旨、筹备过程,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方向,部署了工作任务。各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石窟寺考古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石窟寺考古报告编写、石窟寺考古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了学术交流。
2019年大足学国际研讨会暨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二十周年纪念会
2020-01-07
2019年12月1日至6日,“2019年大足学国际研讨会暨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二十周年纪念会”在重庆市大足区举行。本次会议由大足石刻研究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主承办,邀请到国内外学者120余名。会议收到学术论文共90余篇。川渝石窟是本次会议的核心议题,会议主题集中在石窟造像题材考辩、图像内容阐释、碑铭文献疏证、宗教社会考察等方面。
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第五届年会
2000-11-11
2000年11月7日至10日,“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第五届年会”在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举行。出席本届年会有四川省社科院、重庆市社科院、市社科联、市民政局、文化局、文物局和大足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领导及全国各地文博单位的专家学者和新闻工作者150余人。会上听取了会长郭相颖代表第四届理事会作的工作报告;修改通过了《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由28人组成的以童登金为会长、黎方银为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的第五届理事会,推举宋朗秋、郭相颖、陈明光为名誉会长;大会一致通过聘请郭鹏、黄心川、马世长、胡昭曦等16位专家为顾问。年会收到论文72篇,内容涉及大足石刻综论、宝顶石窟研究、大足石刻专题及对比、石刻保护维修研究、专著评述、管理研究等。会后出版了《大足石刻研究文集(3)》。
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第四届年会
1995-09-11
1995年9月7日至10日,“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第四届年会”在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会议室召开。出席本届年会有中国社科院、甘肃考古所、敦煌、龙门、麦积山石窟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学者共120余人。会上听取了郭相颖代表上届理事会作的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修订通过了《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由31人组成的以郭相颖为会长、陈明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的第四届理事会,并推举前任会长宋朗秋为名誉会长;大会一致通过聘请傅振伦、段文杰、郭鹏、黄心川等20位专家为顾问。会议收到论文43篇,涉及大足石刻概论、石窟考古调查、宝顶石窟研究、石窟保护、宣传等方面。
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第三届年会
1992-11-10
1992年11月5日至9日,四川省社科院、文化厅、重庆市文化局、大足县政府联合发起主办的“四川省石窟艺术研讨会、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第三届年会”在大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文物工作者、有关部门领导及新闻工作者计11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大会听取了宋朗秋作的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修订通过了《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章程》;选举产生了宋朗秋为会长、陈明光副会长兼秘书长等30人组成的第三届理事会;大会一致通过聘请傅振伦、段文杰、李巳生、马世长等18位专家为顾问。会议收到论文36篇,刊于《大足石刻研究文选》。
大足石刻研究学会1986年年会
1986-04-22
1986年4月17日至21日,“大足石刻研究学会1986年年会”在大足宾馆举行。这次会议是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的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北京、河北、厦门、新疆、甘肃、山西、陕西、云南和省内外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及省市新闻工作者等100余人。本次会议听取了上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讨论通过了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以宋朗秋为会长、丁先发为秘书长等29人组成的第二届理事会,并一致通过聘请傅振伦、梅健鹰、杨明照等10位老专家、学者成为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的顾问,大足石刻研究会的会员发展到89人。本次年会收到学术论文33篇,内容丰富,涉及历史、宗教、美术、雕塑、摄影、方言、传说和文物保护技术等方面。会上,专家学者们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对大足石刻的研究从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在宏观方面,探讨了大足石刻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在微观方面,对个别龛窟的定名、石刻造像的考释等,同时还对大足石刻的上限年代及同全国其他石窟艺术的相互影响、宝顶造像的年代和大足石刻传入的路线等问题都进行了讨论。
四川省文艺理论研究会、美学会年会暨大足石刻讨论会
1982-11-26
1982年11月18日至11月25日,“四川省文艺理论研究会、美学会年会暨大足石刻讨论会”在大足县工会俱乐部举行。参会人员41人,收到有关大足石刻论文10余篇。大会就大足石刻产生的历史背景、大足石刻在历史上的地位、大足石刻与爱国主义以及大足石刻的维修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会后编辑了《大足石刻研究通讯》(第1期,内刊)。本次会上专家、学者们提议,四川省社科院和县政府有关领导共商,成立“大足石刻研究学会”,以推动大足石刻研究。经大足县委宣传部报经永川地委宣传部批准,1982年11月26日正式成立了“大足石刻研究学会”,会员41余人,选举产生了19人组成的理事会,推举四川大学教授杨明照为名誉会长,凌文远(永川地区副专员)为会长,宋郎秋(大足县副县长)为副会长兼秘书长。
1
2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