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至17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首届文物保护利用大会在四川泸州成功举办。大会以“保护传承 创新共享——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了全国700余位文物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机构代表,共同探讨新时期文物保护利用的理论创新、技术路径与发展方向。大足石刻研究院受邀参会,院党委书记熊子华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石质文物保护利用”分会场作专题报告,系统介绍了我院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开展石窟寺系统性保护的实践与成果。
大会现场
熊子华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重庆石窟寺系统性保护》为题,从气候变化对石窟寺造成的结构性威胁出发,结合大足石刻多年监测数据,指出近年来区域气温持续上升、极端天气频发,对石窟本体稳定性、水害治理、风化控制等方面带来严峻挑战。系统阐述了大足石刻在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下开展监测预警、防灾减灾、保护工程、加强管理和数字赋能等工作的创新实践。未来,大足石刻研究院将持续强化价值阐释、深化科技攻关、完善监测预警机制、拓展数字赋能、推动石窟寺保护从“单点治理”走向“系统性保护”,助力我国石窟寺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大足石刻研究院院党委书记熊子华在会上作专题报告
保护工程中心主任赵岗研究馆员在“传统与新生——石窟寺、佛寺建筑及遗址的保护利用”分会场作了《多学科协同视阈下大足石刻水害综合治理体系构建》的专题报告。报告以大足石刻宝顶山大佛湾水害治理工程为例,总结出大足石刻裂隙水害特征及作用方式,构建起大足石刻水害综合治理体系,充分彰显了多学科协同在潮湿环境砂岩石窟保护中的核心价值,也为推动石窟寺保护向科学化、系统化、长效化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大足石刻研究院保护工程中心主任赵岗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