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上午,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大足石刻研究院协办的“2025年石窟寺保护修复技术高级研修班”在重庆大足正式开班。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黎,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蒋思维、副院长黄秒斌,重庆文史馆研究馆员、原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相颖出席本次开班仪式。参加本次开班仪式的还有研修班指导教师,来自全国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石窟寺及相关文博单位、高校的20名学员,以及大足石刻研究院部分保护修复人员。开班仪式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博教育科技培训学院教务长张晓彤主持。
蒋思维代表大足石刻研究院致辞。他对研修班顺利开班表示祝贺,对各位领导、专家和学员的到来表示欢迎,对长期关心和支持大足石刻保护利用事业发展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文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同仁表示感谢。他指出,大足石刻是目前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其造像规模宏大,题材丰富,特色鲜明,价值突出,是中国南方潮湿环境下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石窟,代表了公元9至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他希望通过本次研修班的顺利举办,为我国培养一批石窟寺保护复合型人才,助力提升石窟寺保护水平;同时,加深各位学员对大足石刻的认识,并对大足石刻保护利用工作建言献策,以促进大足石刻文物保护事业进一步发展。
李黎代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对参加此次研修班的学员表示欢迎,向本次研修班协办单位大足石刻研究院表示感谢,并对本次研修班工作提出殷切希望。她希望各位学员能够珍惜此次宝贵学习机会,刻苦学习,补进专业基础知识,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多学科综合研究能力,争取早日成为石窟寺保护事业的中流砥柱;同时希望通过举办研修班,大力培育人才,进一步推进各地石窟寺保护工作,为我国新时代文物保护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接下来的40天,学员们将在25名专家的指导下,系统学习石窟寺保护修复理论知识,同时在大足石刻兴隆庵摩崖造像现场进行教学实践,以全面掌握石窟寺保护必备知识和方法。
据了解,本次研修班的理论课程包括文物保护理念与理论、石窟寺考古、石窟寺价值研究与保护利用、石窟寺地质条件及风化机理研究、石窟寺岩体变形监测与风险管理、石窟寺保护工程与技术、石窟寺测绘、石质文物保护修复材料与技术、石窟寺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大足石刻保护历程与工程实践、石质文物前期勘察、病害调查评估与病害图的绘制等内容。实践教学包括石窟寺保存现状调查、测绘、分析检测、馆藏石质文物保护修复、摩崖造像保护修复试验、方案及报告编制等内容。学员将分组在大足石刻兴隆庵摩崖造像参与教学实践,学习数字化技术在石窟寺考古和保护中的应用,以及无损检测在石窟寺保护修复中的应用,掌握石窟寺价值阐释研究、地理环境勘察、病害现状调查与评估等方法,完成石窟寺保护修复报告的编制。学员完成研修学业后,将在以后的石窟寺保护修复工作中独当一面,为新时代石窟寺保护利用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