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En
大足石刻研究院召开科研工作会暨2024年度学术年会
时间:2025-01-23

2025年1月20日,大足石刻研究院召开科研工作会暨2024年度学术年会,院领导班子成员、专业技术人员、课题负责人和主研人、讲解员、大足石刻志愿者等8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旨在总结“十四五”科研工作,分享研究成果,深化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展望科研工作前景。

科研工作会暨2024年度学术年会会场

科研工作会由院党委书记熊子华主持,副院长刘贤高从“十四五”科研工作回顾、存在的问题、“十五五”科研规划和2025年科研工作计划等四个方面作了专题汇报。院长蒋思维从强基础补短板、重规划抓落实、抓重点开新篇等三个层面对科研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学术年会分两个阶段进行。上午,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金华和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华锋分别以《以大足石刻为示范,我国石窟寺水害防治理论的创新探索》《敦煌石窟与巴蜀佛教艺术的比较研究》为题开展了专题学术讲座。下午,12名科研人员作专题学术汇报,其中,6位发言人就“石窟寺保护利用”“石窟寺病害机理”“岩体理化性能”等内容展开专题汇报;6位发言人围绕“造像题材”“考古方法与实践”“文化遗产当代价值挖掘”等内容进行了专题汇报。

王金华教授作学术讲座 

董华峰教授作学术讲座

2024年,大足石刻研究院科研工作成明显效。一是注重人才引培。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聘用首席专家、特聘研究员等7名,从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助力科研发展。二是科研平台搭建方面,联合复旦大学依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建立了“石窟寺岩体裂隙灌浆材料产学研一体化基地”。三是学术交流方面,成功举办巴蜀石窟考古与艺术青年论坛、2024年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四是课题研究方面,全年累计开展科研项目38项,新立项11项(省部级3项、厅局级8项),结项18项(国家级2项、省部级7项、厅局级9项)。五是科研成果方面,出版《大足石刻总录》《大足石刻100问》《名人眼中的大足石刻》《平民世界的宗教、生活与艺术:大足石刻》等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40篇。六是对外交流方面,先后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大学博雅学院、浙江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2024年,大足石刻研究院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及资大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与安岳石窟研究院签订石窟寺保护传承利用战略合作协议,继续开展《巴蜀石窟全集》编撰出版项目,累计拍摄石窟寺258处、龛窟6600余个,图像资料达2万余幅;完成部分图版遴选,完成1卷样稿印制,撰写图版说明9.2万余字。

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浙江大学)大足石刻研究院工作站授牌仪式

《巴蜀石窟全集》野外拍摄工作照

过去一年,大足石刻研究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一定要把大足石刻保护好”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深入阐释大足石刻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大足石刻保护传承迈上新台阶。下一步,大足石刻研究院将进一步迭代升级科研工作机制、加强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全面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依托重大项目,扎实开展文物保护研究、人文社科研究、数字化保护研究、遗产活化利用研究,产出更多具有大足石刻辨识度的科研成果。